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粤商新闻

阳江李积回:实现中国几代制刀人的梦想

发布时间:2014/10/13

 

全国刀具行业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的说法,如今王麻子已申请破产,张小泉也不太景气,而在上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的广东阳江十八子刀却不断做加法,不断编织刀下新版图。其产品连续5年达到全国同类产品产销量第一,年产销额超亿元。十八子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前不久,十八子第二代掌门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向记者透露,十八子已投入1.5亿元开办自己的炼钢厂,以炼钢+制刀技术的创新模式打造天下最好的刀

 

1 革命再革命超越再超越

在广东阳江,除了豆豉出名外,刀具也是闻名遐迩的一大特产。其中,十八子刀的发家史可谓妇孺皆知。而李积回则是中国第一刀王十八子的缔造者李辉的次子。

 

提起阳江十八子,无人不称奇。1983年,李积回的父亲李辉靠3万元起家,创办了敲敲打打的李辉刀铁铺。之后经历了几次脱胎换骨的飞跃,成立了具有现代公司机制的阳江十八子有限公司,并仅仅用了10多年的功夫就与王麻子张小泉这两家老字号并驾齐驱,以其产销量和影响力一举坐上全国刀剪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将十八子做成了中国第一刀的品牌。

 

尽管父亲李辉创业成功,但李积回当初并不满足于父亲从事的制刀业,只想独创一番大事业。19岁那年,他独自一人游历了广东珠三角,走遍了广西、云南、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经历了一番风雨和见识后,他还是回到了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刀剪行业,回到父亲的工厂,由学徒做起。

 

经过父亲和自己10多年的淬火砺炼,李积回于1997年开始参与经营管理十八子。先后任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和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把父亲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并和父亲一起实现了十八子的梦想——以高科技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构建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刀具生产产业,拥有包括刀具产销、原材料生产、百货经营、饮食娱乐在内的6家子公司,员工过千人。

 

在今年422日广东企业家活动日的现场,李积回快人快语地说,十八子能异军突起,全凭五次闹革命。其后,他在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细数了十八子五次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993年首次将传统焊接刀具改进为连体直出刀具,引发中国刀具业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1995年参考当时日本、西德刀具的特点,开发创新外观品种多样化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日式多功能家用厨刀,引领刀具市场由单一产品拓展为多类型综合刀具市场。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套装刀具的开发推广,借鉴国外经验,设计推出了倾注人性化理念、富有中国特色的通透式套装刀具系列产品。

 

第四次技术革命是将军工材料七铬十七钼及高级国际流行材料不锈钢、复合钢转为民用制造刀具。

 

第五次技术革命是建设特种合金钢厂,瞄准国际高级刀具市场,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

 

2 提出刀文化概念做刀具

可以讲,这五次革命与李积回的认识超前、思维活跃不无关系。他认为,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他促使刀匠出身的父亲大胆摒弃传统生产刀具的落后意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李积回看来,要专心打造刀文化,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十八子,必须让刀剪起来。与世界刀具王国德国生产的刀千篇一律不同,十八子刀根据不同区域的用刀习惯,开发了3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刀具,制造流程比国外复杂得多。李积回如数家珍,如销往畜牧业发达的四川、云南的刀,刀身短厚,好用来斩切牛、羊肉等;针对冷天气较长的东北地区的刀,刀身长而窄,适宜切面食,刀柄选用塑料、木头等保温材料;针对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本省,因菜市场都提供剔骨、斩碎服务,因此家庭用刀突出长、窄、薄等轻巧、细腻的特点。李积回强调说,刀具人性化十八子的最鲜明特点,它融入了刀文化的概念。例如,李积回从小套式餐刀中得到启发,开发出的套式刀具,便融安全摆放、使用方便、保护刀具和观赏效果于一体,一举解决了小康之家的菜刀摆放问题,人性化得到了升华,市场也为其带来了丰厚回报。

 

3 老字号相继消逝令人感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各类刀具市场贸易总额在36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刀类出口额仅占世界总进口额的4.6%,剪刀类出口额仅占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刀剪行业应该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可正在这时候却连续听到了不少拥有多年历史底蕴的老字号或品牌曾经盛极一时的一些刀剪企业纷纷宣告破产或经营困难的消息。对此,李积回很感慨,他说:在王麻子破产后,很多传媒都问我,你觉得是悲还是喜?我觉得很沉重,因为和王麻子接触时,王麻子当时已出现危机。我们希望中国入世后,与王麻子联合,利用我们的技术实力,融合历史文化、底蕴做大做强中国刀具。但是,他们的观念和我们所想的不相符合。他破产后我们失去了伙伴。因为这个行业不是靠一家两家去应付,是靠我们整个产业群体。

 

李积回认为,老字号由于历史的体制原因,经营者经营思路保守,没有及时进行制度创新;有的是因为没有利用好企业当地所特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资源、文化等社会资源来促进产品品牌的提升和保护。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的需求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好磨好使之外,人们对产品的外观、价格等其它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企业却依旧如故,沿袭多年前的生产工艺,忽视了市场需求的跟踪适应,这样就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销路越来越窄。市场变化使传统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使这些老字号老品牌终于因为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含金量,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都成了有名无实的老字号老品牌

 

4 自办钢厂打造天下最好的刀

目前,虽然阳江十八子已扬名海内外,成为业界的翘楚。但李积回觉得,他要面对的挑战比父辈创业时更大。他坦言,现在的产品不是靠传统秘方,而是靠规模、靠实力、靠品牌,如今有实力的私营公司要进入这个领域很容易。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李积回将目光投到炼钢上。自去年年底起,他投资1.5亿元成立十八子精密炼钢厂。国外厂商靠的就是材料先进,而国内没有专业供料厂家,为追赶国际水平,我们决定自行建厂,实现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刀剪业发展的必然。李积回说,自建钢厂是中国刀剪业领头企业审视国际同行竞争和中国刀剪业窘境后酝酿的第五次革命应该说,随着十八子这个成功家庭公司自办钢厂,实现中国几代制刀人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的梦想,十八子开始进入了历史性的全新阶段。

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http://www.yuexw.com/a/20140702/52355.htm

 

>>返回列表

上一篇:阳江1200万扶持 五金刀剪业发展

下一篇:揭阳军埔村一年变身亿元电商村 淘宝超3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