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
发布时间:2014/9/12
林召棠(1786~1872年)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广东吴川)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
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召棠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年十一随父到馆学习,攻读《庄子》及《王渔洋集》,酷爱四六文,喜学诗词。年十八,应童试,取得生员资格,学使姚文田赞之为“海滨秀才”。嘉庆十七年(1812年),学使程国仁(河南商城人)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道光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以功名有馁意志,不欲逐角文坛,即回东安见父。适值此时,程国仁受职广东布政使,召棠前往拜会,深受程国仁的教诲与激励,从而继续奋力进取。道光三年(1823年)召棠第三次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

林召棠晚年,或吟咏于高雷山川滨海,或挥毫落笔于书斋。其书法,欧底赵面,自成一家。其诗词颇多佳作,清丽可颂,脍炙人口。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而刊行于世的则散载于《万花谷》(专载清代翰林班诗作)、《高州府志》、《吴川县志》。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年87岁,现葬于吴川浅水镇双塘村。